等離子體除臭系統工藝流程圖大氣污染是造成各類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氣態污染物通過擴散、漂移將增加污染區域面積。目前常用的惡臭處理方法有吸附法、溶液吸收法、催化燃燒法、生物脫臭法等;這些傳統處理方法在工程應用中均發現存在較大的局限性。近年來,低溫等離子體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研究不斷取得新進展剛,低溫等離子體技術理論研究上已經被證實了是去除VOCs的較有效方法之一,同時在處理低濃度大氣量的生物除臭氣體方面,低溫等離子體技術也表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1低溫等離子體的反應機理
等離子體是被稱作除固態、液態和氣態之外的第4種物質存在形態。其由大量電子、離子、分子、中性原子、激發態原子、光子和自由基等組成.總正負電荷數相等,宏觀上呈電中性,故稱為等離子體,但其表現出很高的化學活性。根據放電機制、(氣體)壓強范圍和電極結構的不同,產生低溫等離子體通常有以下方法:輝光放電、介電位壘放電、電暈放電、沿面放電、射頻放電、微波放電等。
2惡臭廢氣產生的途徑
企業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先后經歷了球磨、制帶、印刷、水壓、切割、燒成、燒出等處理。由于原料中包含有酒精、甲苯、塑化劑、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分散劑、PVB(聚乙烯醇縮丁醛)等有機物,此部分物質在印刷、燒成時有不同程度的揮發.且由于燒成工段溫度高達280oC,一些高沸點的焦油狀不明物質也一并揮發出來,從而產生污染。
通過現場調研及檢測發現.本項目中廢氣污染物質量濃度較低,VOCs通常小于15mg/L.但廢氣氣味獨特,易使人產生不快感,因此本系統中廢氣屬于萬方數據環境科技2012年10月異味治理范疇。
3惡臭廢氣處理技術
3.1工藝流程
整個廢氣處理系統設計風量為60000m%,為保證處理效果,收集的氣體將在末端進入2個并聯的低溫等離子處理系統.系統l設計為20000m3/h,系統2設計為40000m3/h。在風機的動力作用下.通過吸塵罩及公司原有管道將企業燒結工段的廢氣送人酸霧吸收塔內.與塔中的循環水接觸吸收。進過預處理后的氣體匯聚后通過直徑1100mm的風管進人低溫等離子設備(設計風量為每臺10000m3/h),經過一系列復雜的物化反應,降解后的氣體再送人旋流板凈化塔。
整個系統在PLC控制下,設置手動和自動2種操作方式。系統通過在線pH值控制器控制循環凈化液的pH值,實現自動加堿、噴淋、顯示和報警等功能。該系統操作簡單、自動化程度高。
3.2處理設備
整個廢氣處理系統由吸塵罩、酸霧凈化塔、低溫等離子、旋流板凈化塔和管道系統組成,在電氣系統控制下通過風機進行工作。
3.2.1吸塵罩與管道系統
吸塵罩的設計應綜合考慮各塵源點廢氣的收集、設備的布局和操作方便,集氣吸塵罩的使用效果越好意味著越能滿足生產和環保的要求。
工程中的吸塵罩與管道系統均采用鍍鋅鋼板制造,管道系統安置在主廠房樓頂,每隔4~5m設置槽鋼支架。整個管路含控制閥、止回閥,要求密封良好、無泄漏,管壁厚度3lnln。
3.2.2凈化塔
凈化塔是廢氣處理系統的主要設備之一。塔內有噴淋、脫水等裝置。前置的酸霧凈化塔可有效降低廢氣中的酸霧、焦油狀物質,為廢氣進入等離子設備起到良好地預處理作用。末端的旋流板凈化塔.外置循環水泵、加堿泵、pH值控制器及液位計于一體。當廢氣在吸收塔內通過旋流氣動裝置的加速和旋流.污染物與經過霧化的吸收液發生碰撞、附著、凝聚、離心分離等綜合性的作用,被甩到塔壁,隨塔壁水膜流向塔底。通過旋流氣動裝置的設置,使廢氣在同樣高度的簡體內旋轉次數增加、通過的路徑增長,氣相紊動劇烈.從而使得廢氣與吸收液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充分的碰撞、接觸、溶解、吸收。同時塔內設計有特殊組合式除霧裝置。將進一步保證高效的除霧性能。以避免風機帶水問題。
等離子除臭工程主要采用電暈放電形式處理廢氣。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電暈或者介質放電產生了大量攜能電子轟擊污染物分子。使其電離、解離和激發.然后便引發了一系列復雜的物理、化學反應,使復雜大分子污染物轉變為簡單小分子安全物質,或使有毒有害物質轉變成無毒無害或低毒低害的物質,從而使污染物得以降解去除。污染物凈化過程見圖2。